总有一束光,在路途前方

来源:李郭同舟网(www.thekarlz.com)时间:2024-01-10 19:28:14作者:李郭同舟网

  前几天在一所小学做讲座,束光题目是前方《你也可以成为作家》。开讲前,束光我先抛出一个话题,前方请他们猜猜,束光我少年时期的前方理想是什么。

总有一束光,在路途前方

  这时候,束光孩子们活跃了,前方他们争先恐后回答:“作家!束光”“记者!前方”“老师!束光”“医生!前方”

总有一束光,在路途前方

  看着大家期待的束光眼神,我给他们揭晓了答案:我呀,前方小时候的束光理想是当一名售货员!

总有一束光,在路途前方

  果然,孩子们是预料之中的惊讶,纷纷问出“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当时就是觉得,小商店里的商品都是售货员自己的。还有什么事情,比天天可以守着一堆好吃的、好玩的更让一个孩子开心呢?

  我出生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山村。我的乡村像一只碗,嵌在一个山坳里,院子对面就是山坡,偶尔只有一架飞机飞过头顶一方天空。

  而我家的院子,又是另一种形状嵌进山里。站在院子里,根本看不到村中任何一户人家。我家的院子形状就像一个簸箕,只有敞开的一边可以看到对面的梨树林与一道山梁。

  世界尽管山高水长,天高地远,却在视线触及不到的外面世界。

  闭塞的环境并没有切断我的阅读路。

  清楚地记得我最初阅读时的一个画面,在我家的屋子里,面前是一个纸箱子,周围有我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我一个一个清晰地读着上面的字,“大众,一级,80个,九公分,白盖杯”。

  十几个字,翻来覆去,在一群长辈的围观下,我一次又一次正确读出来,自然是引得阵阵夸赞。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当年面前那只写满大字的纸箱,是杯子的包装。可是“白盖杯”是什么模样,“九公分”又有多高多长,当时的我并不去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书真稀罕。但我的手头始终坚持读的一本书,是《少年文艺》,那是在城里工作的爸爸每年回家必带的一本书。一书在手,一页页读,一字字抠,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那时候的阅读,还有爸爸的来信。不记得一年会读多少封信,总之是他来一封,妈妈回一封。最初的时候,听妈妈读;认识字后,自己读;再大些,就替妈妈给爸爸回信。从一封封来信里,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上初中之后,常常阅读的杂志变成《山西青年》,是同学们在晚自习时间悄悄传阅的一本杂志,让一群少男少女生出无穷力量与希望的青春读物。

  那时候的教室里,还有挡在课本下的许多小人书,或者谁从哪里借来的《西游记》《红楼梦》,谁突然买到一本《人民文学》《当代》。

  阅读的书籍虽然少,但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品格、所有的精神,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都激扬在心里。

  点点滴滴,文字的魅力在心中一天天累积。到小学三年级时,有了作文课,内心就莫名有一种期待。记得第一篇作文是《我的爸爸》。可拿起笔却开不了头,于是求助妈妈。那个晚上,因此而成为一个美好的夜晚,妈妈在地上边洗衣,边引导我琢磨。这篇文章的开头,长久铭刻在我心里:

  “我的爸爸16岁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20年了……”

  后面又写了什么,不记得了,大概是爸爸的身高、长相以及如何勤劳工作吧。那个晚上,我不仅仅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作文,还细致审视了解了我爸爸的过往。

  当时,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本作文参考书,我也不例外。周五下午两节作文课,大多数同学便开始抓耳挠腮,大部分同学的办法,就是打开作文书,找一篇类似的文章,开始模仿,甚至大段大段抄袭。

  一直佩服自己的一件事,便是我几乎不看参考书,更不去抄袭。我喜欢自己写作文,但有一点常常让问到我的读者失望,那便是我的作文从来没有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过。

  可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写作文。我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1993年从河北秦皇岛回来之后,带着第一次看到海的欣喜写下并刊发的,在企业内部报纸上。这一篇铅字,大大激励了我的文字书写梦,以至于两年后我又鼓起勇气,给有正式刊号的报纸投稿。

  之后,一篇又一篇,我开心地在各种报纸上开启了文字“豆腐块”之旅。

  2001年,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登上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山西文学》。2006年,又一篇小说在《山西文学》刊发,同时国内知名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并意外接到责编老师的鼓励电话。这篇名为《草儿的粉》的短篇小说,今天还常常被业内同行提及。

  文字,就这样不紧不慢,在我的笔下流淌着。我也始终以一名文学爱好者的心态,享受着文字的快乐。

  直到2014年,我书写家乡的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出版。没有想到,这本我出版之时没有抱有任何幻想的一本书,却广受读者欢迎。他们不仅喜欢上书中的文字、书写的那片土地,更喜欢上一种叫蜀葵的花。

  这本书,让我真实地体验到,文字的力量。

  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接到写作邀约。从此不敢懈怠,以百倍的努力对待每一次信任,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将作品完成到最好。于是十年之间,我接连创作出版了10本文学作品,这是我自己也没想到的。

  一路走来,我从事过太多与文学无关的工作,遗憾过,但从来没有消沉过、放弃过,更没有刻意要去改变过。因此今天书柜中一摞摞荣誉,不仅仅是文学的馈赠。

  不设目标,不代表不去努力。只是,我并没有朝着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或许是最有成就的“作家”这个目标去努力。直到今天,文学在我心中依然是一个快乐的爱好。

  偶尔会想,如果我当年刻意去当一名售货员,给每一名顾客送上舒心的、暖心的、贴心的服务,不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我相信,也坚信,总有一束光,在路途前方。

社会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86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