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同舟网

明日,我们即将迎来冬至节气。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福州和闽南地区俗称“冬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冬至也是判断气候的一个

冬至到,解锁福建人的“暖”心菜单

明日,暖我们即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到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解锁冬至也是福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福州和闽南地区俗称“冬节”。心菜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暖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冬至到测定出了冬至。解锁

冬至也是福建判断气候的一个节点,福州谚语:“冬至是心菜月头,棉被盖过头;冬至在月中,暖没雪又没霜;冬至在月尾,冬至到掏起犁把去烘火”,解锁这是福建老祖宗的留给我们天气经验总结,农民也作为农事活动的心菜参考依据,冬至前后,他们谈论冬春气候,安排来年农事计划。

冬至汤圆的“N”种吃法

冬至这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在福州的冬至习俗中,有特别的搓“米时”习俗。“米时”是一种糯米制成的冬至小吃,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等。祈福来年好运,故而成为福州冬至传统中重要活动,象征全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图源:遇见福州

泉州有“冬节小年兜”的谚语。冬节前夕,家家户户“搓圆”。大人在“搓圆”时,孩子们也往往乐于帮忙,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元宝造型,俗称“做鸡母狗仔”, 祈愿庇佑六畜兴旺,也是寓意吉祥有财气。

厦门“搓圆”,是用糯米粉掺水捏成圆子,圆子有没馅的和有馅的,还分红白两色。甜汤圆有两种做法:绑糖膏和圆仔汤,绑糖膏就是将烫好的圆仔捞起、伴着黑糖浆吃。不喜甜食的可以煮咸汤圆,在汤中加入蔬菜、肉片、海鲜等,也很美味。

图源:厦门日报

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水中煮熟,作为节日早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汤圆有包馅的,漳州糖圆大都是以整块糯米团搓圆了,直接放进红糖水熬制的圆汤里煮。

在莆田,人们从冬至前一夜(即“冬至瞑”)就开始准备过节。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的四周,把糯米碾成的粉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

闽北地区的人们有在冬至吃糯糍粑的习惯。把蒸熟后的糯米倒进石臼里,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民间俗称“打糍粑”。糯米打到粘稠成泥状,再加上一些香油点润,用手揉搓成一个个拇指般大小的丸子,放进装有炒熟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粉碗中滚过即可食用。

除了各式各样的汤圆,龙岩的“鬼糕”、宁德的“米饺”、柘荣的“油剪”、平潭的“咸米时”……福建各地五花八门的冬至“菜单”,让你大饱口福。

冬至,最是一年口福时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栗子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等。

此时正是番薯收获的季节。福州东郊鼓岭,因海拔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其出产的红心番薯名扬在外。

莆田的温汤羊肉,也叫缸焖羊肉,是将处理好的山羊整头用绳子紧扎,放进沸水锅里用文火煨之;之后倒进陶缸或木桶里,焖一个晚上。第二天捞出,用湿布巾包住悬挂起来;最后,剥骨切块装盘,这种做法的羊肉吃起来嫩而不膻,是冬日进补的上好食材。

图源:莆田文旅

姜母鸭,是福建人冬至菜谱上一道“不一样的烟火”。坊间传闻,厦门人对鸭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研究鸭的不同吃法,到了冬至则是姜母鸭。厦门人将三年以上的老姜称为“姜母”,笃信它能驱寒祛湿,再搭配上优质“正番鸭”,无疑是冬日进补的首选美味。

图源:厦门广电

“冬吃萝卜夏吃姜”,冬至时节,萝卜越发美味。在福建泉州,萝卜会被做成特色咸饭,鲜嫩可口的萝卜,配上带皮的五花肉,香气与米饭完美结合,造就了丰富的口感。

客家人都有冬至晾晒萝卜丝的传统。这习惯由来已久,时至今日,这已然成为客家人的一种习俗。

在闽西地区,冬至是酿酒的日子,武平、上杭、长汀、连城、漳平等地,家酿米酒必在冬至日放水,谓“冬酒”。据说,用冬至这天的井水兑出的米酒更美味、更香酽顺口。

图源:大美长汀

冬至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来了。亲手做的美食,热气腾腾上桌,总能熨帖人心。不论是汤圆、饺子,或是各色暖心美食,都包裹着冬日里鲜美的味道,浸润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你不惧严寒、积蓄能量,盘点好一年的收获,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东南网综合遇见福州、泉州晚报、厦门日报、莆田文旅、福建档案、海峡都市报、闽北日报、大美长汀等)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4.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