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篮卓见

来源:李郭同舟网(www.thekarlz.com)时间:2024-01-10 18:47:43作者:李郭同舟网

国篮卓见 | 防守“送礼”的国篮卓是周琦,笑纳“好意”的国篮卓是赵继伟

很多人可能否认或讨厌前半句话,因为,国篮卓这场辽粤的国篮卓二番战,周琦在篮下几乎是国篮卓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国篮卓

辽粤首战赢球,国篮卓很重要的国篮卓一点原因是大韩对广东内线的疯狂碾压,周琦加入广东后效果立竿见影,国篮卓二番战里大韩和大莫在直接对位中基本没占到便宜,国篮卓两人48分钟里加起来21分(更多得分是国篮卓在面对广东替补中锋),周琦30分钟就拿了23分,国篮卓用大韩赛后的国篮卓话说就是:“现在的周琦确实是国内最好的内线球员!”

国篮卓见

大韩说的国篮卓没毛病,但我觉得加个前提的国篮卓话更准确:在小圈周围!

国篮卓见

(周琦在篮下的护框确实很强,覆盖面积很大)

国篮卓见

周琦在小圈周围的顶级攻防,确确实实解决了广东这几个赛季以来的短板,但需要注意的是,周琦回归后,广东的防守效率在第二阶段并没有明显的起色,目前110.1,排在联盟第9位,在联盟所有拥有优质大个的10支球队里,广东的防守效率只超过了上海。

从“三区”防守看,两阶段对手命中率(下列括号内为防守排名):

篮下。

第一阶段63.5%(第10),第二阶段65.3%(第10)。

中距离。

第一阶段29.5%(第1),第二阶段35.0%(第6)。

外线。

第一阶段32.9%(第6),第二阶段33.9%(第9)。

再看两阶段“三区”,对手出手占比:

篮下。

第一阶段33.0%(第16),第二阶段26.4%(第2)。

中距离。

第一阶段23.6%(第1),第二阶段31.1%(第14)。

外线。

第一阶段43.4%(第19),第二阶段42.5%(第16)。

从这两方面的变化大致可以看出,周琦第二阶段加入后(个别场次缺席),广东篮下的防守成功率似乎基本维持了不变,不过,实际上肯定是变好了,至少周琦在场时是这样的,因为这里的命中率统计的仅仅是运动战出手。中距离和3分的出手受犯规的影响较少,这“两区”对手命中率和出手占比对防守的评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结论就是:周琦加入后,对手在篮下出手少了,中距离和3分大幅增加——必然现象,同时,中距离和3分的命中率也不同程度提升了——意外现象,这是广东的防守效率没有明显改善的宏观原因。

那微观原因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锋在外线的防守缺失。徐昕、张明池如此,周琦也一样,这便是我之所以说要在大韩那句话前面加个前提的原因。

(郭艾伦轻松命中中距离,周琦应该上前干扰)

辽粤二番战,其实从一开始面对辽篮的挡拆,周琦都在篮下蹲守,而且遇到辽篮后卫杀进来投中距离基本上到位不伸手,优先收缩抢板,这既有广东防守策略上的问题,也有周琦自身防守习惯的原因——在国家队和新疆时也这样。

挡拆之后,郭艾伦和弗格屡屡杀到两肘附近投中距离,合计17中7。赵继伟基本不投中距离(除非挡拆突破之后,中锋实在没有接球空间),主要以3分为主,关键时刻,赵继伟多次凭借大韩的掩护,在弧顶和“花园区”命中3分,全场射落5粒,在这个过程中,周琦没有一次扑出来进行过干扰。大概好久没在CBA打球,突然不习惯赵继伟早已改变的打法吧。

周琦在外线防守“送礼”,赵继伟笑纳“好意”,这是辽粤二番战彻底决定比赛走势的关键。

(赵继伟多次空位出手3分)

但,不是全部!

除了赵继伟,辽篮几个后卫打得都不错,鄢手骐4粒3分拿了12分(其中包括最后一粒杀死比赛的底角投篮)、郭艾伦13分、弗格17分,4名后卫合计62分。鄢手骐与其他3名后卫不同,郭赵弗是持球攻,也是开发机会的持球大核,鄢手骐是无球投射,是在郭赵弗撕扯防线、吸引协防之后把握空位机会。

重要的是,郭赵弗开发机会都是围绕大韩和大莫这两堵墙做文章,两中锋挡得好,三后卫也用得好,合计5组挡拆,每一组拿出来都是联盟顶级的挡拆组合,这绝对是任何一支球队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三后卫之间,互成牵制、互相加成,未来哪怕是遇到像广厦这样,主动夹击其中一个后卫,辽篮也不用再担心皮球只得被迫传给外线的李晓旭,他们依旧可以重新组织进攻,重新打进更擅长的3分线以内,或者,把球扔给外线的丛明晨(这一战,鄢手骐扮演的是丛明晨的角色)。

这就是我之前在文章中说的:无论巅峰与否,郭艾伦回归后的战略价值非同小可。

锋线上李晓旭和张镇麟,一个擅守,一个擅攻,具体来说,应该是一个是锋线顶级的守,一个是锋线顶级的攻,这是广东和其他球队远远不具备的硬件资源。

广东的进攻实际上一直是3个人的单打——马尚、沃特斯和周琦。

双小外的回合占有率极高,但真实命中率很一般,助攻数看着不少,但单位回合占有率内的助攻率其实也很一般。马尚的节奏再好,爆发力下降之后已经没有特别强的得分能力。沃特斯是广东的第一小外,优点是硬解能力强,一对一单挑也能创造出得分的机会,但五人篮球,一对一永远是低效的。

那么,为什么广东都在单打?

一方面,无意针对周琦,周琦和他的替补们掩护的质量确实不高,单说这两队,论掩护的质量,大韩高于大莫,大莫高于周琦,周琦跟徐昕或张明池可能差不多……

(李晓旭单防马尚)

(沃特斯基本都是单打)

另一方面,广东双小外利用墙做机会的能力不如赵继伟和弗格,也就是挡拆开发能力,广东双小外的挡拆圈半径很小,行不行都在这个圈里,要么圈内强投,要么出圈强攻。

辽篮后卫能在中锋的默契配合下,连续变化突破方向,直到成功延误后卫的防守,接着又能通过横向突破,拉大拉扁挡拆圈,彻底摆脱或者强制形成错位,让对方15号位防守人之间缺少联系和顾此失彼。

还有,辽篮后卫挤过、绕过或者穿过的速度比广东强。(杜锋过于信任后卫的追防能力,这大概也是周琦之所以蹲守的原因之一吧)

(辽篮防守马尚)

徐杰、胡明轩只能利用弱侧小空位,实现突破或者投3分,是机会终结者而不是机会开发者,这是他们在进攻端的体系定位。也就是说,无论白矮打得好坏,都无法真正意义上决定广东进攻的上限或者下限,白矮只能算是广东体系里一个还算优秀的末端执行者。在硬仗中,白矮并不具备驾驭体系的核心——挡拆战术的能力,或者,实际上根本没有机会去让他们执行。

此役两人其实打得都不错,胡明轩7粒3分拿了21分——对,3的倍数,徐杰拿了15分。在机会终结这块,白矮的表现绝对合格,但他俩的每一次进球,只能让对手微痛,而不是剧痛——大多数时候。

还有俩人值得一提。

杜润旺。

全场0分,自然是乌戈针对性防守策略的结果,哪怕是广东14挡拆,重点也是限制杜润旺,不给他半点外弹接球的机会,对此,杜锋长时间没有改变——没必要14挡拆了,杜润旺需要更多无球掩护,广东后卫也没有借李晓旭锁杜润旺的机会,主动突破——投中距离或者与周琦连线。

威姆斯2分。

最后3分钟落后9分——完全有机会追回来,杜锋摆上场的竟然是威姆斯,这就让人有点费解了,谁能拿一个本来不要,后来廉价签回的小外在最后时刻押注?非要理解的话,要么他本场手烫,要么最近确实很神勇,很显然,都不是。

难道,最后3分钟已经放弃了挣扎,然后准备主场再战?

社会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949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