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同舟网

同记者云观广西丨走进柳州柳江区:因地制宜谋特色 文旅融合旺乡村

  讯(记者/陈静)10月30日,同记特色记者跟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采访团走进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云走进看“一根葱”“一池水”“一口螺”如何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观广带领柳江区农村群众发家致富。西丨

  “葱满幸福”的柳州柳江亿元产业

同记者云观广西丨走进柳州柳江区:因地制宜谋特色 文旅融合旺乡村

  一根香葱,如何造就“十亿产业”?位于三都镇觉山村的区因“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是地制广西最大的香葱连片种植基地,这里有特色四季香葱种植、宜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文旅旺乡标准化种植示范、融合机械化种植试验、同记特色保种繁种、云走进农耕体验六大功能区,观广并建设了采后处理、西丨农产品交易、柳州柳江综合管理三大中心。

同记者云观广西丨走进柳州柳江区:因地制宜谋特色 文旅融合旺乡村

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觉山村“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陈静/摄

同记者云观广西丨走进柳州柳江区:因地制宜谋特色 文旅融合旺乡村

  走进葱景合作社,葱香四溢,一捆捆香葱被清洗、打包后,将装车运往上海、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觉山村通过‘示范区+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香葱交易市场和商务信息平台,香葱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让销售不再有后顾之忧。”三都镇副镇长王亚飞说。

合作社成员正在清洗、打包香葱,以便冷链运输。陈静/摄

  凭借香葱产业,2021年,觉山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3年,创建了以觉山村委为中心的柳江区三都香葱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觉山村香葱复种面积达8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2%,从事香葱产业的农户约1020户,香葱年产值达1.5亿元。

  此外,觉山村联合广西农科院,探索出“四季豆→苦瓜→香葱→香葱”“叶菜类→叶菜类→香葱→香葱”生产新模式,将综合效益提升至50%左右,每亩收入预计能够提高1万元左右。

基地里的香葱。陈静/摄

  觉山村在着力打造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的同时,融合宜居乡村建设,以“山水•田园”“产旅融合”为特色的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美与香葱产业园区美的完美融合。2017年以来,觉山村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余万人,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池循环水的养殖生意经

  走进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绿嘉园陆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大棚,数个大型圆形水池映入眼帘。这里每个50平方米的圆池可养殖鲈鱼苗3500尾,产量2000多公斤,相当于传统一亩水塘的产值,同样大小的圆池可投放虾苗2.5万尾,产量375至500公斤。水池还安装了循环水处理系统云端等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投料,自动控制水温、水位、水质等指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超高密度养殖。

圆池养殖的鲈鱼个头肥硕。陈静/摄

  “水体在供氧时会形成漩涡式循环,鱼习惯性地逆流游动,增加了运动量,吃得多,长得快,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鱼类肉质也更加紧实、味道鲜美。”基地技术总监王代前向记者介绍。

  依托水资源优势,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绿嘉园陆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起特色养殖业,并发展壮大这种“陆基圆形池循环水”的养殖模式。2021年11月,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周边个体废弃畜禽养殖场、荒废果园等改造成为工厂化陆基圆池的养殖示范基地,总规划180亩,总投资9000万元。

基地的雾培车间,利用“陆基圆形池循环水”新型养殖模式同时无土栽培蔬菜瓜果。陈静/摄

  王代前曾在顺德做了十年水产养殖,他将珠三角先进的水产养殖经验带回柳江,并不断研究发展新技术。“珠三角水产养殖的特点一是高产、二是有时间差,可以利用水暖的优势早上市一个月。而我们在大棚中养殖冬暖夏凉,可以实现全年无间断养殖。错开鱼类上市高峰期,反季节也能上市新鲜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目前基地有84个陆基圆池,实现年产海鲜30万斤以上,年产值达1300万元。

航拍柳州市柳江区绿嘉园陆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胡兆双/摄

  广西柳州绿嘉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芳梅介绍,下一步,基地将以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模式,继续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吸纳更多脱贫户到基地就业,带动当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让“撂荒地”变身“聚宝盆”。

  稻螺共养的致富密码

  近年来,广西柳州螺蛳粉的出圈爆红,也逐渐带动了当地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的热潮。柳江区螺蛳良种繁育和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兰健勇率先发现商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用传授养殖技术,保底回收的方式推广螺蛳养殖。目前,稻螺综合种养核心区占地300多亩,不仅打造了稻田螺蛳品牌,为当地群众带来财富,更激发了柳江区里高镇的土地活力。

稻螺综合种养示范田。陈静/摄

  稻螺共养,一块水田既有螺的收益,又有水稻的收益,实现“一地两收”。兰健勇介绍,螺蛳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投放饵料,螺蛳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营养,这种螺蛳和水稻的共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的空间,达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我们的螺蛳年供应量能有200多万斤,每亩产量达1500-2000斤,供应1000多家线下实体店及5家预制包装螺蛳粉企业,我们还注册申请了壹螺壹米、螺小黑、里高泉水螺3个自有商品品牌。”

  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常年接待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养殖户,并从周边村屯吸纳了13名群众到基地工作。养殖户如按技术标准进行稻螺综合种养,精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3000-4000元/亩,套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1000-1500元左右。

稻螺共养基础上,发展“稻+螺+虾”套养模式。陈静/摄

  作为螺蛳主产区,里高镇以“稻螺共养”新模式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突破口,持续壮大螺蛳粉原材料产业集群。该镇党委副书记周永义透露,目前,全镇螺蛳养殖扩充四基地面积达1120亩,带动养殖总面积已超过2000亩。

最后编辑于: 2024-01-10 15:12:02作者: 李郭同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