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新华时论

字号+ 作者:李郭同舟网 来源:探索 2024-01-15 07:11:55 我要评论(0)

前不久,南京一处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对小区居民带来影响,在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协调下,施工单位与油坊社区签订了生态赔偿协议。10月1日,这起我省首例噪声污染生态赔偿生效执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前不久,新华时论南京一处建筑工地的新华时论施工噪声对小区居民带来影响,在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新华时论协调下,施工单位与油坊社区签订了生态赔偿协议。新华时论10月1日,新华时论这起我省首例噪声污染生态赔偿生效执行。新华时论

  “结庐在人境,新华时论而无车马喧。新华时论”美好生活,新华时论离不开“宁静”二字,新华时论自古以来,新华时论人们向往的新华时论生活就与声环境质量紧密相关。今天,新华时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规则意识的新华时论提升,全社会对噪音防治的新华时论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对安静的追求逐步成为共识。近日登上热搜的“高铁静音车厢”,正是人们渴望安静的佐证。

新华时论

  不过,与美好愿望相比,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噪音困扰。正在午休,却被窗外工地的噪声吵醒;伏案工作,楼下嘈杂的广场舞音乐让人不胜其扰;走在路上,被机动车巨大的轰鸣声吓了一跳……近年来,在环保热线举报平台中,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然而噪声污染看不见摸不着,加上不同人对噪音的忍耐能力有别、噪音导致的损害难以量化等因素,长期以来,这类投诉的效果往往令人难言满意。有的居民投诉无果,干脆积极“自救”,但因为方式不当,沟通欠缺,有时候不仅没能把噪音降下来,反而引发矛盾激化,滋生新的烦恼。

新华时论

  降噪,仅靠居民自发调节是不够的。怎么界定噪音种类、开展社会共治,如何从源头防控、让侵权者担责,不仅是一个文明考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法治课题。去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行,为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提供了遵循。由此,噪音防治步入了快车道,执行噪声污染生态赔偿、高铁推出“静音车厢”,都有了法律依托。这也启示我们,防治噪音,需要以法律为基础,出台更多惩戒噪音的“标准程序”和预防噪音的“公共产品”,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引导更多企业和个人涵养起文明降噪的主动意识,推动社会的观念进步、人际的和谐相处。

新华时论

  用好“防治法”打造“消声阀”,要让相关法规深入人心、落地见效。当前,对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的防治已有较为成熟的机制,而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噪音,很多人仍然认识不足。实际上,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噪声领域的突出问题,法律已有定论,从邻里犬吠、广场音响,到商店喇叭、电梯杂音,凡超过限度造成噪音污染者,将被处以说服教育、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等不同责罚。有了法律依据,还需加强普法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公安、城管、物业等基层噪音治理的参与方,优化处置程序,杜绝矛盾的一再发生。

  用好“防治法”打造“消声阀”,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树立事先防范重于事后赔偿的治理思维。有的广场舞组织者为参与者配备蓝牙耳机,有的社区为家庭装修、孩子练琴划出时间范围,都是值得鼓励的防范举措。降噪如何起效,妙招可以参考,以法治促文明,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涵养社会文明水位,宁静与和谐就能常伴身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河北新河:莲藕收获忙

    河北新河:莲藕收获忙

    2024-01-15 07:09

  • 《橙黄橘绿半甜时》

    《橙黄橘绿半甜时》

    2024-01-15 06:15

  • 乔帅亚运后首发声:仍是男篮主帅每天看CBA录像 中国球员缺乏比赛思考

    乔帅亚运后首发声:仍是男篮主帅每天看CBA录像 中国球员缺乏比赛思考

    2024-01-15 05:56

  • 正新集团:不存在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情况

    正新集团:不存在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情况

    2024-01-15 04:58

网友点评